远行念诸子,馆课尔堪招。
作客身多病,怀亲路觉遥。
梦回燕塞月,心折海门潮。
归去瓜期届,予诚愧久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远行念诸子,馆课尔堪招。
作客身多病,怀亲路觉遥。
梦回燕塞月,心折海门潮。
归去瓜期届,予诚愧久要。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出自《送沈周颋》。诗中描述了诗人即将赴辽东的约定,以及在沈周颋摄馆事两月余归迟后的怅然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画家。他出身于士族家庭,早年曾参与科举考试,但未能中选。后来转而以诗词文章见长,成为一代文豪。
诗歌原文:将赴辽东约,门人沈周颋摄馆事。两月余归迟,沈已如期去一月矣,怅然有作。
诗句解析: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过去的留恋。诗人通过描述与沈周颋的交往经历,展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目标的无奈和遗憾。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高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首先,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写,营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其次,通过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最后,通过直接抒发情感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高启的才华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元末明初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