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廉衣来京己两月矣遍寻不晤感赋

道义偶然合,绸缪遂至今。
早知松柏性,不畏雪霜侵。
阔别三年久,相思此日深。
徽音如在望,跂睇缈云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廉衣来京己两月矣遍寻不晤感赋》是清代诗人戴亨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汉军旗人,康熙辛丑进士,官齐河知县。
  • 文学贡献:《庆芝堂诗集》收录其部分作品,展现了其诗歌创作的丰富性与艺术成就。
  1. 诗歌原文
  • 道义偶然合,绸缪遂至今。
    早知松柏性,不畏雪霜侵。
    阔别三年久,相思此日深。
    徽音如在望,跂睇缈云岑。
  1. 主题思想
  • 情感表达:通过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哲理思考:诗中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道德原则的认识。
  1. 艺术特色
  • 韵律和谐:五言律诗的形式,使得整首诗在音韵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 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萧斋肠若结,孤榻梦相关”,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变化。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作为清代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
  • 教育作用:诗歌中的哲理和道德观念,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1. 鉴赏建议
  • 阅读体验:欣赏戴亨的这首诗,不仅是一次文字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 深度解读:可以尝试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诗中的情感和哲理,如探讨朋友之间的道义关系和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李廉衣来京己两月矣遍寻不晤感赋》不仅是清代诗歌的一个代表,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道德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