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归远岫,群鸟入寒林。
天宇澄秋水,江门鼓素琴。
虚斋人尽后,明月夜方深。
默坐心如洗,听君弦上音。
听沈江门鼓琴步棕亭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听沈江门鼓琴步棕亭韵》是清代文人戴亨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音乐声的深情吟诵,展现了一幅秋夜听琴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感慨。
诗的原文是“孤云归远岫,群鸟入寒林。天宇澄秋水,江门鼓素琴。”这四句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景象。首先,“孤云归远岫”描绘了孤云向远方的山峦飘去的情景;其次,“群鸟入寒林”则表现了一群鸟儿飞向寒冷的树林;第三句“天宇澄秋水”,通过描述天空的清澈与秋天的水面,营造出一个宁静的夜晚氛围;最后,“江门鼓素琴”则是点明主题,即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一位名叫沈江门的人正在弹奏琴曲。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音乐之美的颂扬。戴亨通过对琴声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中的“秋气森庭户,江声沸几筵”表达了秋天的气息弥漫于庭院之中,而江边的水声则如同沸腾般热闹。这种声音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中,感受着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诗的后半部分“何人舟夜泊,沈子坐操弦”则转入了对人物的描绘。在这里,诗人通过“舟夜泊”和“坐操弦”两个动作,展现了一种孤独而坚韧的精神面貌。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生活态度上,也反映了诗人对待生活的哲学思考。
戴亨的这首《听沈江门鼓琴步棕亭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直接表达,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美、音乐美以及人生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