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斋调雁柱,沧海听龙吟。
弦指风雷聚,波涛栋宇深。
扬鬐声裂石,坐客昼惊心。
渐觉音和缓,春膏沛远林。
听弹沧海龙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听弹沧海龙吟》是清代诗人戴亨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在这首诗中,戴亨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一种宁静而又震撼人心的场景。
诗的开头“空斋调雁柱”描绘了一幅室内演奏的情景,其中“调雁柱”可能是指古琴的弦音调整,这通常发生在弹奏之前。随后,“沧海听龙吟”则转入更为宏大的背景,将听众带入一个开阔的海洋之中,聆听着如同龙吟般震撼的旋律。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中的艺术效果,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从细微的个人感受到宏大的自然景观之间的巨大转变。
诗中“弦指风雷聚,波涛栋宇深”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不仅形容了乐器声音的强烈,也表达了海浪的汹涌。接着,“扬鬐声裂石,坐客昼惊心”进一步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影响,使坐在厅堂里的听众都感到了心灵上的震动。
“渐觉音和缓,春膏沛远林”则是整首诗情感升华的象征,音乐在达到高潮后逐渐缓和,宛如春天的甘露滋润着远处的树林,预示着和谐与平静的到来。这一结尾呼应了开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音乐的起伏,也让读者体会到了生活中的起伏和节奏变化,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听弹沧海龙吟》不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个窗口,让人们窥见了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他的创作过程。这首作品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听弹沧海龙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