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战场

万里龙沙古战场,荒台残垒望苍苍。
雪中衰草连天白,塞上愁云匝地黄。
孤剑临风怀往事,中原回首隔斜阳。
可怜多少英雄血,化作丹林一夜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外战场》是清代诗人戴亨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写边疆战场的荒凉景象来抒发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下面将详细探讨《塞外战场》的内容、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

  1. 作品介绍
  • 作者生平:戴亨是清代诗人,字通乾,号遂堂,出生于今辽宁省辽阳市。他于乾隆六十年己卯(1795)进士及第,曾官至齐河知县。
  • 诗作内容:诗中描绘的是万里龙沙古战场的景象,通过对荒台残垒、雪中衰草、塞上愁云等景物的刻画,展现了一幅荒凉萧条的画面。
  1. 诗歌原文
    万里龙沙古战场,荒台残垒望苍苍。
    雪中衰草连天白,塞上愁云匝地黄。
    孤剑临风怀往事,中原回首隔斜阳。
    可怜多少英雄血,化作丹林一夜霜。

  2.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塞外战场》在描写战争的残酷与悲壮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与哲思。诗中的“今古河山无定据”一句,既点出历史的沧桑感,又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
  • 意象生动:诗中使用了如“荒台残垒”、“雪中衰草”等具象化的意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戴亨生活在清朝盛世到衰落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变动,社会动荡不安。因此,他的创作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印记和忧患意识。
  • 个人经历:作为官员和诗人,戴亨可能亲身经历或目睹过边疆战事,这些经历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反映。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塞外战场》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军事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
  • 审美价值:诗作在艺术表现上颇具匠心,如用词精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塞外战场》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对战争悲壮和历史沧桑感慨的诗作,它更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艺术传达。戴亨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