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逐西风出塞垣,却将辽海作家园。
黄沙白草荒城曙,衰柳残烟古戍昏。
风景空增游子恨,江山不返二亲魂。
回看万里云天杳,泪洒龙冈暮雨繁。
出山海关是日宿叶家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山海关是日宿叶家坟”是清代诗人戴亨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康熙辛丑年(1691)进士及第之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人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与家乡的温暖,展现了游子的思乡之痛和对家的无尽眷恋。
诗作以“又逐西风出塞垣,却将辽海作家园”开篇,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名出征的士兵,西风象征着旅途的艰辛,辽海则暗示着远离故土的孤寂。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情感依恋。
诗中的“风景空增游子恨,江山不返二亲魂”揭示了诗人因战乱离家后,面对家乡景色只能增添自己的哀愁。这里的“游子恨”和“二亲魂”分别代表了对远在他乡父母的思念和自身无法回到家乡的痛苦。戴亨在诗中表达了强烈的情感纠葛,既有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无奈,也有对家乡温暖的渴望。
结尾部分“回看万里云天杳,泪洒龙冈暮雨繁”更是直抒胸臆,诗人在遥望着万里之外的故乡时,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泪水。这一形象化的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悲凉与不舍。《出山海关是日宿叶家坟》不仅是一首描写边关风光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了解戴亨及其作品,不仅能增加文学素养,更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智慧。诗中流露出的思乡之情、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主题。通过对戴亨及其诗作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国情怀的表达方式。
“出山海关是日宿叶家坟”作为戴亨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戴亨的艺术造诣,还能深刻体验到中国传统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