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流年过等头,天教吾老益多愁。
也知有偶应无独,何意同时却异忧。
鲁史窃思宣圣笔,野人难就使君舟。
龙钟不合云台画,大泽羊裘志可酬。
次韵酬文访并呈同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酬文访并呈同社》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谢汝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生平和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诗歌内容与主题:《次韵酬文访并呈同社》通过描写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感慨,表达了其对于个人境遇的无奈以及对时局的深刻忧虑。诗句“甲子流年过等头,天教吾老益多愁”透露出诗人面对岁月流逝、生命渐逝的无力感;“也知有偶应无独,何意同时却异忧”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周围事物变化无常的感慨;“鲁史窃思宣圣笔,野人难就使君舟”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著作的尊崇以及对现实社会角色的困惑。
作者介绍:谢汝铨(1871~1953),字雪渔,号奎府楼主,晚署奎府楼老人。他是台湾县东安坊人(今台南市),日治后迁居台北。在光绪年间曾协助许南英办理团练,改隶后专修日文,成为首位以秀才身份加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的台湾人。此外,他亦曾任警察官吏练习所台语教师,并参与了《日台会话辞典》的编辑工作。《次韵酬文访并呈同社》可能是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创作之一。
《次韵酬文访并呈同社》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当时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成就,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