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听松涛

晴明风雨惊山阿,欲行不行心奈何。
皎皎一轮转碧汉,萧萧万树翻苍波。
大夫高华愧俯仰,支离老叟空婆娑。
牵萝顾影不归去,虎啸空山发浩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听松涛》是清代诗人戴梓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戴梓,作为清代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在《月夜听松涛》中,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这种写作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中“晴明风雨惊山阿,欲行不行心奈何”两句,通过天气变化描绘出一种难以抉择的心情。

《月夜听松涛》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篇,它还蕴含着作者对生命、对自然的哲学思考。如“皎皎一轮转碧汉,萧萧万树翻苍波”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月夜下松林的景象,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诗中还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大夫高华愧俯仰,支离老叟空婆娑”,这反映了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对生活仍有所执着,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月夜听松涛》对于研究清代诗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展示了戴梓个人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人提供了理解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清代文人的思想特点和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自我实现的途径。

《月夜听松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魅力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古典诗词的美妙之处,还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