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郊即目

漠漠平畴断复连,披蓑荷锸静耘田。
水添新绿今朝雨,山锁馀青昨夜烟。
食力自甘泥淖地,劳歌不唱别离天。
艰难久入明良鉴,饘粥天涯望有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郊即目》是清代刘鹗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刘鹗(字铁云),江苏丹徒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学,曾用荐官候补知府,旋弃官经商,后因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用低价购买俄军所掠夺的太仓储粟以救济饥民被判刑戍新疆,病死于狱中。

  2. 诗歌原文:漠漠平畴断复连,披蓑荷锸静耘田。水添新绿今朝雨,山锁馀青昨夜烟。食力自甘泥淖地,劳歌不唱别离天。艰难久入明良鉴,饘粥天涯望有年。

  3.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田野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首句“漠漠平畴断复连”形容田野广阔,界限不清,给人一种宁静而广阔的感觉。第二句“披蓑荷锸静耘田”,描绘了农人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表现出农民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第三句“水添新绿今朝雨,山锁馀青昨夜烟”则生动地描绘了雨水滋润后的田野,以及夜晚山色迷离的美丽景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4.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每句字数相等,音律和谐。诗人在创作时注重语言的精炼与意象的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想象力和画面感。

  5.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田园生活的作品并不鲜见,但像《春郊即目》这样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的不多见。这种风格的诗歌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颇为流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6. 社会影响:《春郊即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当时就受到了文人的喜爱。许多后来的诗人都曾在他们的作品中引用或借鉴这首诗中的意境和技巧,可见其影响力之广泛。

《春郊即目》不仅是刘鹗个人情感的体现,更是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表达。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深刻含义,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美的享受,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