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涪江

盈盈带水绕溪塍,两岸峰峦叠几层。
一幅丹青摹道子,涪陵何必逊嘉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涪江》是清代诗人王士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渡涪江》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王士禛自序,他于康熙间历礼部主事、翰林院侍讲,官至刑部尚书期间,因与废太子唱和被借故革职。这样的政治经历可能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思考。王士禛以神韵之说领袖诗坛近五十年,他的诗作往往追求意境的高远和形式的简洁,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王士禛的一生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生平和政治生涯对他的诗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作品鉴赏:《渡涪江》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涪江的自然风光,“不见唐家帝子楼”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而“记取江东诗句好”则反映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推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涪江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
  3. 作者介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清朝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任扬州府推官、礼部主事等职,最终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禛以其一代正宗之称,在诗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诗歌成就斐然,其散文、小说等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王士禛的生平和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也为我们研究清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 艺术特点:《渡涪江》作为王士禛的代表作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 简洁明快的语言:这首诗用极简的笔墨勾勒出涪江的山水之美,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味。如“涪江江水抱山流”一句,通过寥寥数语就展现了涪江的壮阔气势。
  • 深邃的意境:王士禛擅长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渡涪江》中“不见唐家帝子楼”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
  • 独特的审美追求:王士禛的作品往往追求意境的高远和文化的内涵,《渡涪江》虽然简短,却能够引发读者对于自然美和历史文化的思考。

王士禛的《渡涪江》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士禛及其时代的文化风貌,也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