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泛澄湖,一篙春水绿。
幽篁映碧流,寒影净于沐。
中有湖上亭,旁辟数椽屋。
海公喜我来,扫径命僮仆。
煮茗燃松花,轻烟袅寒谷。
引人愈入胜,幽径缭而曲。
遗徽幸勿坠,胜地余清馥。
往迹企前贤,轩亭新卜筑。
湖山足清旷,远扑尘万斛。
我欲留茅庵,岩峦逞遐瞩。
晨窗千卷书,夕渚一竿竹。
于焉卜允臧,即此寄幽躅。
练湖题海公禅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练湖题海公禅房》是清代诗人魏坤创作的一首古诗,全诗描绘了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致和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
从文学形式上来看,《练湖题海公禅房》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山水田园派。这种风格的作品注重对大自然的细腻描绘,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与哲理。在这首诗中,魏坤运用简练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水墨画中。
从内容和主题上看,这首诗歌通过对练湖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诗中“轻舟泛澄湖,一篙春水绿”两句,不仅描述了船只在春水中航行的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接着诗人转向对练湖周边环境的描述,“幽篁映碧流,寒影净于沐”展现了竹林与清澈流水相互映衬的美景。
诗中的“中有湖上亭,旁辟数椽屋”一句,不仅刻画了湖上的亭子和旁边的房子,还透露出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趣。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种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海公喜我来,扫径命僮仆”等句子,则描绘了主人的热情接待和邀请,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活动。煮茗燃松花,轻烟袅寒谷,这些细节描写不仅烘托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诗的结尾部分,“引人愈入胜,幽径缭而曲”,则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美好之处,即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内心世界和精神修养。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练湖题海公禅房》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体现。魏坤通过这首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平静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对于喜爱传统文化和自然美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