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别陈元孝既作诗不能自己又赋时季春四日

春色不华石,祁寒不泐金。
丈夫相为死,在此一寸心。
见君梦寐好,胡使忧难任。
暮春迫艳花,片片随江潭。
晖日亦知晏,阴谐自知阴。
阴晏各代续,华发遂来侵。
我非羽翼鸟,何以集君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礼的《将别陈元孝既作诗不能自己又赋时季春四日》是明代诗人魏礼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魏礼,字和公,江西宁都人,明末清初诗人。
  • 他与兄魏祥、魏禧并称为“三魏”,人称魏季子。
  • 性慷慨好义,寡言语但喜游历,足迹遍天下。五十后归居翠微峰顶。
  • 作品有《魏季子文集》。
  1. 诗歌原文
    春色不华石,祁寒不泐金。
    丈夫相为死,在此一寸心。
    见君梦寐好,胡使忧难任。
    暮春迫艳花,片片随江潭。
    晖日亦知晏,阴谐自知阴。
    阴晏各代续,华发遂来侵。

  2. 诗意解析

  • “春色不华石,祁寒不泐金”描绘了春天虽美但不如石头坚固,表达了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追求。
  • “丈夫相为死,在此一寸心”反映了魏礼对友情的重视,认为在困难时刻应该相互扶持。
  • “见君梦寐好,胡使忧难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担忧其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
  • “暮春迫艳花,片片随江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又带有一丝哀愁。
  • “晖日亦知晏,阴谐自知阴”意味着无论阳光还是阴暗,都会继续存在,暗喻人生的不同阶段。
  • 结尾“阴晏各代续,华发遂来侵”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通过对《将别陈元孝既作诗不能自己又赋时季春四日》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魏礼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深情厚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