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喜闰

补看今宵月,平分又一秋。
莫言前度雨,还上旧时楼。
晚桂花重放,新篘酒共酬。
者番良会续,不羡幔亭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喜闰》是一首清代诗人韩承晋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中秋节的夜晚景象,还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聚散的感慨。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内容
  • 描述场景:诗中描述了中秋之夜的景象,“补看今宵月”和“平分又一秋”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的赏月之情。
  • 表达情感:诗人通过描写雨过天晴后月亮重新升起的情景,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
  • 象征意义:晚桂花的盛开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而新酿的美酒则代表着团聚和欢乐。诗人通过这种自然美和人间欢庆的场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1. 诗歌风格
  • 语言朴实: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审美情趣。
  •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简单的自然景物,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使人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1. 文化内涵
  • 传统文化的体现:《中秋喜闰》作为一首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不仅表现了中秋赏月的传统习俗,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和谐的向往。
  • 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对节日氛围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个体与自然、历史的对话,以及个体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通过对《中秋喜闰》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对中秋节夜晚景象的描绘,更是通过对这一特殊时刻的情感体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