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与圣迁上人茶话

山居鲜尘事,杖策穷幽寻。
言逾大晏岭,古寺香山岑。
狞犬吠来客,饥鼯窜高林。
上人别六载,颊上霜髭侵。
意气类畴昔,谈笑披胸襟。
此时尚世法,何尔犹童心。
得非凛师训,不敢违遗箴。
红芳艳初绽,碧荈香频斟。
疏钟听清越,夕照平湖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马寺与圣迁上人茶话》是清代诗人韩是升的一首五言诗。以下是对该诗歌的具体分析:

  1. 诗人简介
  • 创作背景:《白马寺与圣迁上人茶话》创作于清代,具体年份不详,但可推测其为作者晚年的作品。诗中“言逾大晏岭”可能暗示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或作者的生活状态。
  • 时代背景:在清代,文人多有寄情山水、寻求精神寄托的创作倾向,韩是升亦可能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内容描述:诗中描述了诗人身处山居之中,远离尘嚣,过着清幽宁静的生活。他通过杖策穷幽寻的方式,来到了一座古寺,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山之味。
  • 人物描写:“狞犬吠来客,饥鼯窜高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山中动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敬畏。
  • 情感表达:诗中的“此时尚世法,何尔犹童心”,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世俗,但仍保持着一颗童心,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同时,“意气类畴昔,谈笑披胸襟”反映了诗人与过去相似的理想主义情怀,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淡然态度。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歌巧妙地将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融为一体,使得读者能够在诗中感受到山居的宁静与古寺的庄严。这种情景交融的技巧,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意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例如,“红芳艳初绽,碧荈香频斟”,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该诗作为清代文人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后人传颂。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宝库,也为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文化传承: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了解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启示现代人,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颗纯真的心,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白马寺与圣迁上人茶话》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仍应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知识的渴求,以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深邃的人文情怀,继续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