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上流民郑侠图,疮痍莫补叹迂儒。
关中戎幕皆吟侣,海内诗才半酒徒。
金粉红颜牵傀儡,沙场碧血染珊瑚。
缁衣一领尘污厚,兀对残镫碎唾壶。
长沙感事寄黄军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沙感事寄黄军门》是清代诗人谭钟钧创作于1760年的七言律诗。谭钟钧,字秉卿,号古谭,湖南新化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及个人情感为主,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
《长沙感事寄黄军门》中,“遍上流民郑侠图,疮痍莫补叹迂儒”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知识分子角色的反思。通过郑侠的画卷,谭钟钧描绘了一幅幅流民苦难的画面,感叹这些文人墨客在国难面前显得无力,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关中戎幕皆吟侣,海内诗才半酒徒”则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与价值取向。在这里,“戎幕”指的是军事指挥的帐篷或场所,而“吟侣”则是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谭钟钧用此句揭示了当时文人群体的普遍现象,即他们在政治动荡或战争年代中寻找精神寄托,而这种状态往往使他们更注重诗词歌赋的写作,而非实际行动。
诗中的“金粉红颜牵傀儡,沙场碧血染珊瑚”描绘了战争场景的残酷与美丽,其中金粉代表繁华的外表,傀儡指战争中被操纵的棋子,而碧血则暗示着牺牲与荣耀。这样的对比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一种壮烈的美学追求。
最后一句“缁衣一领尘污厚,兀对残镫碎唾壶”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自身的境遇与心声。缁衣象征着僧人的僧袍,尘污厚重表明诗人身处世俗之中,饱受红尘之累;残镫碎唾壶则形容了诗人孤独、寂寥的生活状态。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对文人的影响。
《长沙感事寄黄军门》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社会的风貌,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