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戴刑部入都

知名自垂髫,三十年于今。
既观君子面,始知古人心。
跳迹共萍水,言论合芥针。
客游得良友,快胜千黄金。
万卷贮心胸,不作书中蟫。
心如九秋月,了无纤翳侵。
前生定老衲,茅庵结嵚崟。
偶然落尘网,共载参朝簪。
行藏学间鸥,随波共浮沉。
泠泠太古意,悄若风中琴。
在山忘出山,轩冕非所歆。
长安居不易,向平累尚深。
辞荣非此时,岁月驰骎骎。
西湖佳山水,知君岂滞淫。
去去莫回头,为君留清音。
期君十年后,芒鞋重相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严元照《送戴刑部入都》:诗中的哲理与友情

当谈及中国古典文学时,我们往往会提到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其中,严元照的《送戴刑部入都》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友情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严元照,字文叔,明代诗人、学者,生活在明朝中期至晚期,具体生平不详。严元照的诗歌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在《送戴刑部入都》中,严元照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知名自垂髫,三十年于今”,这句话表达了严元照对朋友长久以来的了解和友谊的深厚感情。“既观君子面,始知古人心”进一步揭示了严元照对戴刑部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这种洞察力不仅仅是表面的观察,更是一种内心的共鸣和理解。

“跳迹共萍水,言论合芥针”这句诗描绘了两位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他们虽然像漂浮在水中的浮萍一样,看似自由无拘,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却如同细针一般紧密。这种比喻生动地展示了两人关系的亲密无间和相互依赖。

严元照在诗中还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万卷贮心胸,不作书中蟫”,这句话意味着严元照认为知识是心灵的宝藏,应该用心去汲取而不是仅仅储存在书本之中。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知识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学习的重视。

严元照通过对月亮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态:“心如九秋月,了无纤翳侵”。他将自己比作一轮明亮的秋月,清澈无暇,没有任何瑕疵。这种比喻展现了严元照内心的纯净和坚定,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严元照的《送戴刑部入都》不仅是一首赞美友谊的诗篇,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严元照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