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十八盘登青柯坪坐莲花峰阯不及登陟怅然有作

炼石无定冶,愈变乃愈工。
九峰复九折,一折殊一峰。
方割紫玛瑙,圆擢青芙蓉。
高低若迎送,直到方与蓬。
西轩倍开豁,正在莲叶东。
似将万丈华,倒插天镜中。
朝光倏照耀,紫翠升长空。
遥知烟彩内,定有仙灵踪。
捽将芳露气,结作青瑶宫。
自顾真病鹤,六翮惭氋氃。
三山幸咫尺,不虑回舟风。
愿乞并州刀,剪取碧色茸。
裁为瑟瑟衣,仙乎竭青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由十八盘登青柯坪坐莲花峰阯不及登陟怅然有作”是清代诗人严长明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变幻无穷、难以捉摸的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在理解这首诗时,首先需要注意到的是其内容与结构。严长明在诗中通过描绘九个山峰的曲折和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更生动地想象出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同时,诗中的炼石无定冶,愈变乃愈工等意象,更是凸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不断演变与创新的深刻理解。

从历史背景来看,这首诗创作于清代,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之一。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科技和文化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变得更加深入和细致。而严长明作为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自然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

从文化角度来看,严长明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不仅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传达思想、传递文化的工具。因此,严长明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由十八盘登青柯坪坐莲花峰阯不及登陟怅然有作》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严长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