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宫亭棹往还,窅然江汉思名山。
长风狎浪舟逾急,细雨悬镫客自闲。
沧海悲欢沈物外,酒杯消息在云间。
但愁宿雾犹遮岭,不为羁人一解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几度宫亭棹往还,窅然江汉思名山。
长风狎浪舟逾急,细雨悬镫客自闲。
沧海悲欢沈物外,酒杯消息在云间。
但愁宿雾犹遮岭,不为羁人一解颜。
《四月十二日范仲林易中实陈伯严偕往庐山晚登泰西船发武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古体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此诗为作者随友人游庐山而作。
在这首诗中,杜甫以清新明快之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庐山晚秋图。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前八句写景,后六句叙事,最后两句写情。前八句主要写景。开头四句描写山间景色,“清江一曲抱村流”,江水环绕村庄,两岸青山倒映水中,宛如一条曲水抱着村庄流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接着四句写舟行所见,山峦起伏,树木葱郁。“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白云、蓝天、太阳和流水、碧水等自然景物都人格化了,使画面更加鲜明生动。最后四句写登高眺望所见,视野开阔。“极目楚天舒,哀猿何处啸”一句,诗人放眼远望,只见楚天的辽阔无际,无边无际的天空上传来猿猴的悲鸣声。
最后六句写事。诗人和朋友乘船出发,经过一段曲折的行程后抵达武昌。途中有感于世事的变化,感叹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希望国家能够摆脱困境,实现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