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篇

庐山之高高入天,灵胚欲向鸿蒙先。
丹崖几换神仙骨,银瀑长流日月涎。
荆扬分野转飞藿,莓苔屐响飘长烟。
尊边初识大千界,芥内今知第几年。
五洲云壑中原小,况尔孤山一稊杪。
气酝杯流压海涛,神行拳石排苍岛。
风雨清吟鸾凤音,松楸怒吐蛟龙爪。
虚无天外渺三山,巀嵲人间尊五老。
万峰高下何庄严,涧奔为濑渟为泉。
乾坤无形含尺寸,鱼鸟有止交飞潜。
野猿自怯层岩峭,驯虎常蹲大石安。
竹林泊迹沈辽鹤,石室幽光凝夜蟾。
山形睥睨异离合,云霓况复低重帘。
沧海有底水可覆,将穷碧落吾心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山篇》是一首描绘庐山美景的文学作品。庐山,这座位于中国江西省的著名山脉,不仅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还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其中,宋代陈舜俞创作的《庐山记》,就是对庐山美丽景观的生动记录和艺术再现。下面是关于这部作品的介绍:

  1. 文学价值:《庐山篇》不仅是对庐山自然景观的一次详尽描写,更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山水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追求。通过诗歌的形式,作者将庐山四季变换的景色、山中奇石怪岩、瀑布流泉等元素巧妙地组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这些诗句不仅美化了语言,也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2. 历史意义: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庐山篇》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哲学思想。《庐山记》中融入了儒、道、佛等多种思想,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中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
  3. 教育作用:《庐山篇》中的诗句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它能够激发读者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引导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

在欣赏庐山美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了解庐山:

  • 庐山导游词介绍: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一生好游名山的李白,曾在此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篇流传至今。
  • 庐山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96年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曾评价到:“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庐山篇》不仅仅是一首描述庐山美景的诗歌,更是一座连接古今、沟通人与自然的桥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故事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庐山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