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五律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桂花五律》是一首由清代文学家谭嗣同创作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维新派人士的身份参与戊戌变法并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在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倡导改革,主张开矿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
  1. 创作背景
  • 《桂花五律》的创作与戊戌变法相关。在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谭嗣同参与领导了这一重要的政治运动。然而,变法失败后,他被清政府逮捕并处决。这首五律很可能是在他被捕或被处死前创作的。
  1. 原文内容
  •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1. 赏析解读
  • 此诗通过描绘桂花盛开的景象和夜晚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桂花秋一苑”与“凉露夜三更”形成了时间上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同时,“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现实的无奈。
  • 最后一句“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则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于命运无常的感慨。

《桂花五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反映历史时期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文化的复杂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