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著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两首诗作于光绪二十九年,系诗人现存最早的作品。作者时年二十岁,离日本归国,是诗系留别汤国顿之作。汤国顿,即汤睿。国顿,一作觉钝、觉顿,号荷庵,广东番禺人,是诗人居留日本时的好友。辛亥革命时任中国银行总裁。1916年被军阀龙济光刺杀。
注解
“蹈海”句:典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战国时齐人,常周游各国。一次他到赵国游历,正碰上秦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魏国使者新垣衍劝赵王尊秦为帝,鲁仲连坚决反对,并表示,如秦国“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这里是借来表达他不愿为清王朝之民。
“茫茫”句:承上句,谓寄身于日本。著(zhuó浊),同“着”,安置,寄托。
孤愤:本系《韩非子》篇名,此指孤寂的悲愤。
鲛绡(xiāo消):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述异志》卷上:“南海出鲛绡纱,泉室(鲛人)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馀金。以为服,入水不濡。”此指绘有画的生绢。故人:老朋友,此指汤国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