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林畏庐

左海畸人林畏庐,早年补柳遍西湖。
数茎白发看沉陆,无限青山入画图。
尽有高词媲汉始,更搜重译绩虞初。
饶他短后成齐俗,佩玉居然利走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林畏庐》是严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诗人对林畏庐的敬仰和对其文学才华的赞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严复:严复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著名诗人、翻译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在海军领域有所贡献,还涉猎广泛的文化活动与学术成就。
  • 诗歌背景:这首《赠林畏庐》作于严复晚年,表达了他对同辈文人林畏庐的深厚情感及对他文学成就的认可。
  1. 作品原文
    左海畸人林畏庐,早年补柳遍西湖。数茎白发看沉陆,无限青山入画图。尽有高词媲汉始,更搜重译绩虞初。饶他短后成齐俗,佩玉居然利走趋。

  2. 作品注释

  • 左海畸人:指的是林畏庐,一个具有独特性格和才能的人。
  • 数茎白发看沉陆:形容林畏庐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充满智慧。
  • 青山入画图:形容林畏庐笔下的自然景色如画,生动形象。
  • 高词媲汉始:指林畏庐的诗才可与汉代的诗歌相比肩。
  • 更搜重译绩虞初:表明林畏庐不仅在中文诗歌上有造诣,还广泛涉及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成绩斐然。
  • 饶他短后成齐俗:意味着尽管林畏庐晚年或许有所妥协,但他的才华和志向并未因此消减。
  1. 作品鉴赏
  • 艺术风格:《赠林畏庐》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风格,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来表达情感。
  • 思想内涵:通过对林畏庐的描述,表达了对晚清时期文人才华和人格的赞美。
  • 文化价值:《赠林畏庐》作为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严复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期望和尊重。
  1. 相关文献
  • 林纾的著作:林纾除了诗歌之外,其文集、笔记等都记录了许多珍贵的文学资料,为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宝贵资料。
  • 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畏庐琐记》,这是一本记录林纾生平事迹和文学活动的笔记,对于了解林纾的生平和文学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赠林畏庐》作为严复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清末民初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以及这一时期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创作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