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文烈士应符母舅旅殡

坏屋萧萧藓渍垣,狸窥灵几见人奔。
一杯愧作伊川祭,廿载难招楚国魂。
划地不磨空有血,叫天常醉愿无言。
青衫破帽栏干泪,深负当时国士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拜文烈士应符母舅旅殡》是清代诗人严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悼和对正义的坚守。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人简介
  • 严熊:清代江南常熟人,字武伯,号白云,别号枫江钓叟。他明诸生,入清后弃科举。曾从钱谦益学诗,钱谦益卒后,族人哄闹,欲逼钱妾柳如是自杀,夺其所藏。熊鸣鼓草檄以声族人之罪;人谓有燕赵侠士之风。
  • 作品风格:严熊擅长诗歌,他的《严白云诗集》中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严熊的作品在形式上追求严谨和工整,语言上也较为简练。其作品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诗歌原文
  • 坏屋萧萧藓渍垣,狸窥灵几见人奔。:诗句描绘了一座破败的房屋,墙壁上长满了青苔,屋内灵位前出现了狐狸窥视的情景,象征着家族的衰败和逝者的孤独。
  • 一杯愧作伊川祭,廿载难招楚国魂。:此处用“伊川祭”指代祭祀活动,而“楚魂”则暗示了逝去者生前的英勇与忠诚,诗人因无法履行这些职责感到羞愧和无奈。
  • 划地不磨空有血,叫天常醉愿无言。:此句表明尽管逝者已去,但其留下的印记和影响却永存,诗人只能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无奈。
  1. 主题思想
  • 悼念亡亲: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失落。
  • 忠义精神:诗中提及“楚魂”和“伊川祭”,体现了诗人对于家族忠诚和牺牲精神的赞美,强调了忠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历史见证:通过对逝者事迹的描述,诗歌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氛围,使整首诗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意象丰富:诗歌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坏屋”、“狸窥”、“灵几”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让读者能够在欣赏中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清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忧思。《拜文烈士应符母舅旅殡》创作于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面貌和文人的精神世界。
  • 社会环境:清朝末年,社会风气逐渐腐化,许多文人墨客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拜文烈士应符母舅旅殡》所表达的忠义精神和对历史的反思显得尤为珍贵。

《拜文烈士应符母舅旅殡》不仅是严熊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