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卧病

海气蒸衣晕,池光入座沈。
竹垂残雨重,蕉覆晚烟深。
地僻书难到,春寒病易侵。
登楼一长望,迢递起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揭阳卧病》是清代诗人罗瑛的作品,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在揭阳卧病期间的所见所感。下面将详细阐述这首诗:

  1. 作者介绍:罗瑛,清代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信息并不详尽。他可能生活在一个较为偏远的地区,使得书籍流通不易,这也可能是他诗歌中透露出的一种孤独感和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

  2. 诗歌原文:海气蒸衣晕,池光入座沈。竹垂残雨重,蕉覆晚烟深。地僻书难到,春寒病易侵。登楼一长望,迢递起乡心。

  3. 诗歌鉴赏:罗瑛在《揭阳卧病》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在描述自然景观时使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如”海气蒸衣晕”、”池光入座沈”,这些形象的比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诗人通过”竹垂残雨重”、”蕉覆晚烟深”这样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哀愁。特别是”登楼一长望,迢递起乡心”这句表达了他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无法摆脱的困境和无助。

  4. 创作背景:《揭阳卧病》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罗瑛的生活经历有关。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或生活环境的限制,使得他难以获得广泛的阅读资源,这也直接影响了他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此外,作为一位清初的诗人,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

  5. 文学价值:罗瑛的《揭阳卧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风格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6. 现代意义: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但罗瑛的《揭阳卧病》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美享受,还提醒我们关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感和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

《揭阳卧病》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记录,反映了清代诗人罗瑛的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通过欣赏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罗瑛的才华和情感深度,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社会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层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