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岭南呈绎堂先生

戈船横海旧登坛,幕府相依尚素冠。
丞相舍人容魏勃,将军门客愧任安。
曾怜誓墓情怀切,敢惮从戎道路难。
铜柱即看铭越秀,蒲帆会许挂湘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严如熤的《抵岭南呈绎堂先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战争气息的诗歌。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人背景
  • 生平经历:《抵岭南呈绎堂先生》的作者是清代诗人严如熤。他出生于湖南溆浦,字炳文,号乐园,嘉庆三年举孝廉方正科第一,授知县,官至陕西按察使。他的一生虽不算显赫,但在其诗作中却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1. 作品内容
  • 主题思想:《抵岭南呈绎堂先生》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描写古代战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悲壮与无奈,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
  • 艺术手法:严如熤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将战场的残酷与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情感的温度。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清朝的诗人,严如熤的作品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文化价值:《抵岭南呈绎堂先生》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特色和魅力。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严如熤的《抵岭南呈绎堂先生》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意义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以及诗人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