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镜师作

灌木鸣风绝涧隈,柴门逐水静风埃。
茯苓已向山僧乞,芥菜多从春市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镜师作”是权敦仁的一首诗,权敦仁,字彝斋,朝鲜人,他的诗歌创作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权敦仁,字彝斋,号瓜地老人,朝鲜人。他以《彝斋诗集》著称,诗风清新脱俗。权敦仁的作品多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1. 诗歌原文
  • 灌木鸣风绝涧隈,柴门逐水静风埃。 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灌木在风中摇曳,发出声音,而柴门随着水流轻轻摆动,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意境。
  • 茯苓已向山僧乞,芥菜多从春市来。 这里的“茯苓”和“芥菜”分别象征着清贫和世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世界的疏离感。
  1. 诗歌赏析
  • “灌木鸣风绝涧隈,柴门逐水静风埃。”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灌木的摇曳如同自然界的乐章,柴门的随水摆动则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宁静。
  • “茯苓已向山僧乞,芥菜多从春市来。”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山村的简朴和市场的繁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
  1. 艺术特色
  • 权敦仁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如“茯苓”和“芥菜”分别象征着清贫和世俗,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
  •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意蕴深远,体现了权敦仁作为一位诗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权敦仁的《同镜师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对自然美和人生哲学的深度探索。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