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悯鹤,恭呈家大人

鸣亦依人,食亦依人,舞更态妍。溯来从沧海,青霄梦隔;调经仙吏,碧眼绿牵。此日供粮,他年作骥,君亦何嫌琴棹间。三年矣,忽营巢育子,惹病魔缠。
林泉莫可供眠。便迫致、肝肠馀憾添。叹朅来归去,迹离华表,数同尸解,羽化吴天。六友名山,华阳真逸,瘗鹤风流相后先。痴儿女,拟葬经图说,聊附铭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悯鹤,恭呈家大人》是清代诗人阚寿坤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关于此作品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沁园春·悯鹤,恭呈家大人》的作者是阚寿坤,字德娴,合肥人,曾任知县,并善丹青,工笔札。阚寿坤在文学上有一定的建树,其诗词作品多有流传。

  2. 词作内容:阚寿坤以“鸣亦依人,食亦依人,舞更态妍”开篇,描绘了鹤群和谐的生活状态。随后通过“溯来从沧海,青霄梦隔;调经仙吏,碧眼绿牵”,表达了对鹤类自然生境的怀念和对它们命运的关切。词中“此日供粮,他年作骥,君亦何嫌琴棹间”反映了作者对鹤未来生活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

  3. 艺术特色:《沁园春·悯鹤,恭呈家大人》的语言风格质朴而生动,充满了情感色彩。词中的意象选择和运用,如“鸣亦依人,食亦依人”等,都极具画面感,能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和谐的环境中。此外,该词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的深切关怀与热爱。

  4.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之一,常常与高洁、长寿等品质联系在一起。因此,《沁园春·悯鹤,恭呈家大人》不仅仅是一首描写鹤类的作品,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沁园春》一词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志向,而此处的《悯鹤》,则是对自然界生物的一种人文关怀和尊重。

《沁园春·悯鹤,恭呈家大人》不仅是阚寿坤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