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安芳挽歌

忆昔当春时,寿君惭不文。未几闻君丧,奄忽如流云。
流云过眼空悲怨,大火西流时倏变。玉楼金屋网蟏蛸,西风叶落空深院。
凄凉宝瑟掩馀音,惨淡菱花冷钗钿。尚忆当年对镜人,镜中鸾死悲娇面。
织锦诗成那得闻,墨池寒浸琉璃片。不知何处吊君魂,草白磷青望中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毛安芳挽歌》是清代顾姒所作的一首挽歌。以下是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信息:顾姒,清代著名女诗人。她以其精湛的文学造诣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
  • 创作动机:《毛安芳挽歌》的创作动机可能是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作为挚友或亲人,人们常会在对方离世后撰写挽歌,以表达对对方的思念及悼念之情。
  1. 作品原文
  • 诗篇原文:忆昔当春时,寿君惭不文。未几闻君丧,奄忽如流云。流云过眼空悲怨,大火西流时倏变。玉楼金屋纲蟏蛸,西风叶落空深院。凄凉宝瑟掩余音,惨淡菱花冷钗钿。尚忆当年对镜人,镜中鸾死悲娇面。织锦诗成那得闻,墨池寒浸琉璃片。
  1. 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寄托哀思,通过对逝者生前环境的描写来唤起读者对逝者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感人。
  • 意象生动:运用了“流云”、“西风”、“残叶”等意象,形象地展现了时光流转中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同时,“玉楼金屋”与“西风叶落”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逝者生前生活的奢华与死后的凄凉。
  • 语言优美:整首诗歌用词考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如“玉楼金屋纲蟏蛸,西风叶落空深院”等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画面感,读来朗朗上口。
  1. 历史评价
  •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毛安芳挽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所表达的主题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对个人生命消逝的一种哀悼,也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哲学思考。
  • 影响传承:这首挽歌因其优美的文辞和深沉的情感,被后人广为传颂。许多文人雅士在读到这首诗时,都会感叹其艺术魅力,并对其背后的人生哲理有所领悟。因此,《毛安芳挽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1. 文化意义
  • 悼念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挽歌是一种表达哀悼之情的诗歌形式。这种形式的诗歌通常用来悼念逝去的亲友,通过诗歌的形式来寄托哀思、缅怀逝者生前的美好回忆。
  • 友情象征:《毛安芳挽歌》中的“蕉园姐妹”们共同撰写挽歌,显示了她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支持。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对逝者的追思,也是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维系。

《毛安芳挽歌》作为一首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主题而值得一读,更因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情感寓意而显得格外珍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