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冷霜高起暮砧,六张五角费沉吟。
春蚕自缚全身茧,秋雁终存万里心。
可奈红墙凉汉迥,谁怜翠袖晓寒侵。
年来亦有消愁处,镫在檠时酒乍斟。
醉后述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落魄·述怀》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下面是对文学作品《醉后述怀》的相关介绍:
作者背景:《醉落魄·述怀》是由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苏轼创作的。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一生经历丰富且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在政治生涯中屡遭贬谪,但他始终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留下了大量流传千古的诗文作品。他的才华不仅在文学上得到认可,在书法和绘画领域也有着极高的成就,被后人尊为“苏东坡”。
诗歌原文:醉醒醒醉。凭君会取这滋味。浓斟琥珀香浮蚁。一到愁肠,别有阳春意。须将幕席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从他落魄陶陶里。犹胜醒醒,惹得闲憔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艺术构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受。
艺术特色:苏轼在创作《醉落魄·述怀》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语言技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例如,“浓斟琥珀香浮蚁”一句,不仅描绘了饮酒的场景,更通过酒的香气传达了人物的情绪变化和内心的复杂情感。此外,“须将幕席为天地”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感受和向往,展示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醉落魄·述怀》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深入理解和体验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