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赠朱音仙

万甲楼船仗水犀,一军莺燕散前溪。
难闻拥髻消魂语,战垒苍茫落日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口号赠朱音仙》是明代诗人龚鼎孳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悲壮和哀愁,以及诗人对战乱中人们的同情和关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背景
  • 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是明崇祯年间进士,清初历任多个要职,工诗善词。其诗歌多感时伤世之作,声情悲壮,成就逊于钱谦益、吴伟业。他的词雕搜彩致,有《定山堂诗集》与《香严词》两集传世。
  • 《口号赠朱音仙》创作于清初,这一时期的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1. 诗歌内容
  • 诗中的“万甲楼船仗水犀,一军莺燕散前溪”描绘了一幅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难闻拥髻消魂语,战垒苍茫落日低”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人们痛苦挣扎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 诗歌风格
  • 龚鼎孳的诗歌风格以兴会标举、感慨兴亡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在《口号赠朱音仙》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画面,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
  1. 诗歌价值
  • 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诗人,龚鼎孳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是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 通过对《口号赠朱音仙》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龚鼎孳的诗歌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读者感悟
  • 阅读《口号赠朱音仙》,不仅可以领略到龚鼎孳深邃的艺术造诣,更能体会到诗人对于战争残酷与人性的深刻洞察。这种深刻的情感表达,让人不禁对战争产生反思,对和平生活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 这首诗也启示人们思考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如何在苦难中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号赠朱音仙》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和人民苦难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龚鼎孳的诗歌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感受到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