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和秋岳春忆

忆柳如烟,乌啼月,江左琅邪何处。高楼红树里,有银筝纨扇,与花相妒。六代莺声,三山草色,曾记游人来否。芳怀随云收,悔东华走马,此行原误。更风满败梧,日斜横笛,燕穿絮飞。包胥无一旅。
看公等、歌舞夸南渡。为问取、夷吾往矣,祖逖何如,绣芙蓉、那能频顾。梦逐江流去,还懊恼、数峰遮住。料难到、家山路。菱花怜我,萧索长卿非故。倩谁百金买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酺和秋岳春忆》是龚鼎孳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山河的怀念与感慨。以下是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龚鼎孳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官兵科给事中。他在明朝任职期间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在清朝入主中原后,龚鼎孳降清,官至礼部尚书。他的文学成就颇高,有《定山堂集》传世。他的作品风格以婉约为主,兼有豪放之气,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历史感悟。他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2. 诗词原文:忆柳如烟,乌啼月,江左琅邪何处。高楼红树里,有银筝纨扇,与花相妒。六代莺声,三山草色,曾记游人来否?芳怀随云收,悔东华走马,此行原误。
  3. 诗词鉴赏: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江南美景与历史沧桑的交融。词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忆柳如烟”、“乌啼月”、“高楼红树里”等,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氛围。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之情。整体而言,《大酺和秋岳春忆》是龚鼎孳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其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值得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

《大酺和秋岳春忆》不仅是一首诗词艺术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回响,一个时代的印记。它不仅展示了龚鼎孳作为文人的才情与抱负,更体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情厚意与不舍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