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 又戏和秋岳

华灯畔,春眼溜微波。小阁名香笼绣带,画帘人影似轻罗。妙处不须多。
痴蛱蝶,生就绕纤蛾。玉碾蟾蜍天上梦,风怜翡翠座中歌。多事忆鸾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龚鼎孳的《忆江南 · 又戏和秋岳》是一首表达对美好春光和江南风情怀念的诗歌,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无限眷恋。以下是对这首作品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品概况
  • 作者背景:龚鼎孳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他在明朝任职期间曾弹劾周延儒、陈演等官员,显示了其正直的政治态度。
  • 创作时间:据记载,该诗作于崇祯七年(1634年),当时龚鼎孳中进士后担任了官科给事中的职务。
  1. 作品原文
  • 华灯畔,春眼溜微波。小阁名香笼绣带,画帘人影似轻罗。
  • 小阁名香笼绣带,画帘人影似轻罗。
  1. 作品鉴赏
  • 语言艺术:在这首诗中,龚鼎孳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小阁名香笼绣带,画帘人影似轻罗”,这些形象鲜明的描述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感受到了诗人笔下那温柔而美丽的江南风光。
  • 情感表达:此诗不仅是对江南景致的赞美,也是对过往时光的一种追忆。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写,龚鼎孳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 文化价值:作为“江左三大家”之一,龚鼎孳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明代后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生活。他的诗歌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以来的传统,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1. 主题思想
  • 怀旧情怀:诗中的江南美景不仅是作者眼中的风景,更是他内心深处的一份情感寄托。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写,龚鼎孳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怀旧之情。
  • 自然之美:诗中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观如春水、春花、小阁等的描绘,展现了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之美。这种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1. 历史地位
  • 在文学史上,龚鼎孳的《忆江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整个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后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龚鼎孳的《忆江南 · 又戏和秋岳》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作,更是一幅流动的江南风景画,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将江南的自然美和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以及它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