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 送春前一日湖上泛舟即事用史邦卿韵

紫兰香重围清粉。倩柳弹开酒晕。明蟾恰与珠楼近。行到红桥又隐。
湖山放浩歌狂饮。呆宋玉逢花懒问。春风不管罗衫恨。明日流莺欲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杏花天 · 送春前一日湖上泛舟即事,用史邦卿韵》是明朝诗人龚鼎孳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作者在湖上泛舟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与作者对春天即将过去的哀愁之情。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紫兰香重围清粉。
    倩柳弹开酒晕。
    明蟾恰与珠楼近。

湖山放、浩歌狂饮。
呆宋玉、逢花懒问。
春风不管罗衫恨。
明日流莺欲尽。

  1. 诗词赏析
  • 情景描写:龚鼎孳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象。例如,“紫兰香重”形容兰花的香气浓郁,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倩柳弹开酒晕”则形象地描绘了春风拂过柳枝,如同弹奏一般,使酒意更浓。
  • 情感表达:这首词透露出作者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感伤。如“春风不管罗衫恨”,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春天的美好虽然让人留恋,但却无法长久。
  • 艺术特色:龚鼎孳的这首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巧妙地运用了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如月亮、花朵等,以及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张力。
  1. 历史背景
  • 龚鼎孳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诗作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不断创新,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 这首词创作于清朝初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状态和社会氛围。在清朝初期,许多文人都面临着从封建王朝到新朝的转变,他们的心情复杂而矛盾,这种心情在龚鼎孳的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文化影响
  • 龚鼎孳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杏花天 · 送春前一日湖上泛舟即事,用史邦卿韵》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了解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窗口。通过研究这首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
  • 龚鼎孳的诗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中都受到了他的启发,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和哲理,使得龚鼎孳的诗词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杏花天 · 送春前一日湖上泛舟即事,用史邦卿韵》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文人如何用笔墨记录生活,抒发情感。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与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