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元旦

声声爆竹散林鸦,烟火春城千万家。
碧瓦才临新日色,宫镫未剪去年花。
死生转觉人情切,进退须防道路差。
节物惊心同逝水,等闲谁敢负韶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乙未元旦》是清代顾太清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作者介绍:顾太清,清代女词人,字子东,号云槎,江苏无锡人。她是著名的顾氏昆曲世家之女,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的词作多反映女性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声声爆竹散林鸦,烟火春城千万家。碧瓦才临新日色,宫镫未剪去年花。死生转觉人情切,进退须防道路差。节物惊心同逝水,等閒谁敢负韶华。」
  • 译文:阵阵爆竹声打破了树林的宁静,烟花在春天的城市中绽放。崭新的屋瓦迎接着初升的太阳,而旧年的灯笼还残留着去年的痕迹。生死的转换让人深感人间情深,每一步都需谨慎行走。四季变换令人感慨,谁又敢轻易辜负这美好的时光呢?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文人雅士的生活也相对富裕。在这样的环境下,顾太清通过她的词赋,反映了清代女性的社会生活与内心世界,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烟火春城”和“碧瓦新日”等意象,生动描绘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以及新年的更新换代。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 情感表达:顾太清通过细腻的文字将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间的感慨娓娓道来。诗中的“死生转觉人情切,进退须防道路差”等句子,深刻表达了人生哲理和对现实的思考。
  1. 鉴赏与评价
  • 艺术成就:《乙未元旦》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示了顾太清高超的文学造诣。它不仅是顾太清个人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 文化意义: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清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生活状态,也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哲学。

顾太清的《乙未元旦》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人类共通的经验和情感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地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