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鸿绝。暮蝉空向林梢咽。林梢咽。秦娥安否,多应伤别。
云山万叠空相忆。昨宵魂梦曾相觅。曾相觅。小桥流水,分明记得。
忆秦娥 · 本意
介绍
文学作品《忆秦娥·本意》是清代诗人顾贞立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词:
作者背景:顾贞立是清朝的一位诗人,原名文婉,字碧汾,自号避秦人。他出身于江苏无锡,是清代著名文学家顾贞观的姐姐。他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忆秦娥·本意》这首词更是被广泛传颂。
诗词原文与翻译:该词的原文如下:“鳞鸿绝。暮蝉空向林梢咽。林梢咽。秦娥安否,多应伤别。云山万叠空相忆。昨宵魂梦曾相觅。曾相觅。小桥流水,分明记得”。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色和深情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对于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的“鳞鸿绝”指的是书信断绝,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相思之情;“暮蝉空向林梢咽”则描绘了秋天夜晚的萧瑟氛围,蝉鸣声回荡在空旷的山林中,增添了一份孤寂感;“云山万叠空相忆”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无限牵挂与思念;最后“昨宵魂梦曾相觅”暗示了虽然身处尘世,但灵魂深处仍然追寻着彼此的身影,体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深情。
艺术特色: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句“鳞鸿绝”即指书信不通,点明了词人因战事或特殊原因而无法传递信息,从而引发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暮蝉空向林梢咽”以黄昏时分的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蝉鸣声的描写更是深化了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体验。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愁。
文化意义:《忆秦娥·本意》作为一首情感真挚的词作,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古代文人对于家庭、亲情以及生死观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国情怀、友情以及个人情感表达的独特魅力。
《忆秦娥·本意》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