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千仞蓟门山,谢屐当年迥未攀。
百道泉光翻海窟,三盘地势接天关。
寻云何处高人隐,扶仗曾看御辇还。
指点卫公临眺处,剑台零落藓花斑。
登盘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盘山》是清代诗人顾镇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盘山的壮丽景色,而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介绍:
诗歌原文:
百道泉光翻海窟,三盘地势接天关。
寻云何处高人隐,扶杖曾看御辇还。
指点卫公临眺处,剑台零落藓花斑。作者介绍:顾镇(1697年—1775年),字备九,号古湫,江苏昭文人。他是乾隆十九年进士,后来在国子监担任助教、宗人府主事等职。晚年,他主讲于金台、白鹿、钟山等书院,诲诱不倦。顾镇除了诗歌创作外,还有《虞东学诗》、《虞东先生文录》等著作传世。
诗歌赏析:此诗以“登盘山”为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于历史遗迹的感怀。诗中通过“百道泉光翻海窟,三盘地势接天关”这样的描绘,传达出盘山的自然美和雄伟气势。同时,“指点卫公临眺处,剑台零落藓花斑”一句则透露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沉思和感慨,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怀。
艺术特色:该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如“百道泉光翻海窟”,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山间涌出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此外,诗人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盘山不仅因其自然风光吸引着人们,更因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闻名。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迹,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和故事。因此,《登盘山》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文化的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登盘山》作为一首七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