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宿南馆陶,是夕有梦不记

西风又起,水驿更长人倦矣。绣被香空,一夕浓熏是梦中。
乡心久断,欲寄乡书天样远。为问汀庐,有个南归宿雁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宿南馆陶》是宋代文学家顾贞观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词的各个方面:

  1. 创作背景:据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此词可能是顾贞观在旅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在南馆陶(今属河南省)住宿时的情感体验。他可能因公务前往此地,夜宿驿馆,而夜晚梦见了故乡或亲人,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2. 诗词原文及其翻译:西风又起,水驿更长人倦矣。绣被香空,一夕浓熏是梦中。为问汀庐,有个南归宿雁无。
  • 原文:《减字木兰花·宿南馆陶,是夕有梦不记》
  • 翻译:西风又起,水驿更长人倦矣。绣被香空,一夕浓熏是梦中。为问汀庐,有个南归宿雁无。
  1. 艺术特色:顾贞观通过使用典型的宋词形式—“减字木兰花”,并结合七言诗的结构,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魅力。这种形式使得作品更加灵活多变,能够适应不同的表达需求。同时,词中巧妙运用平仄韵律,增强了语句的音乐性。此外,通过对比“梦”与“未梦”,“西风”与“未西风”,展现了词人在梦中所见与现实之间的鲜明对照,加深了词的内涵与情感深度。
  2. 主题与思想:该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在异地他乡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内心的波动,产生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特别是梦中见到的景象与现实中的反差,更增加了词作的情感张力和艺术感染力。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状态的抒发,也是对传统文化中“思乡”主题的深刻挖掘和表达。

《减字木兰花·宿南馆陶,是夕有梦不记》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词,也是宋代文人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到古代诗词的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