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客粤将归,留别李镜月、梁珠五诸同学

凭高有客沾襟,苍茫胜迹空延伫。榕阴不断,鹧鸪飞上,越王台树。香浦鱼沉,珠江雁杳,花田无主。算由来闲气,英雄粉黛,一般到,销魂处。
唤起柔情侠骨。定相怜,客愁孤注。韶光正好,为谁掷向,蛮烟蜑雨。双髻扶头,十眉连手,欲留难住。任千金散尽,只携宝剑,陆生归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客粤将归,留别李镜月、梁珠五诸同学”是清代诗人顾贞观的一首词。这首作品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著称。下面对“水龙吟·客粤将归,留别李镜月、梁珠五诸同学”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顾贞观,清代著名文学家,与纳兰性德并称“南有顾东篱”,其词作在清代文坛具有重要地位。
  1. 诗词原文
    凭高有客沾襟,苍茫胜迹空延伫。
    榕阴不断,鹧鸪飞上,越王台树。
    香浦鱼沉,珠江雁杳,花田无主。
    算由来闲气,英雄粉黛,一般到,销魂处。
    唤起柔情侠骨,定相怜,客愁孤注。

  2.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此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忧愁。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多种意象,如“越王台树”、“香浦鱼沉”、“珠江雁杳”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也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
  • 情感深沉: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词中,无论是对故土的依恋还是对友人的不舍,都表达得淋漓尽致,情感深沉而真挚。
  • 语言精炼:顾贞观的词作语言精炼,用词准确,每一句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既流畅又充满韵律美。
  1. 历史背景
  • 《水龙吟·客粤将归,留别李镜月、梁珠五诸同学》创作于清代,当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常借词抒情,表达对时局的关注和个人的情感。
  • 该词可能创作于顾贞观离开广东返回北方的过程中,此时他或许经历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故土的眷恋,因此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思乡之愁和友情之情。
  • “李镜月”和“梁珠五”可能是顾贞观在广东时期结识的友人,他们共同度过了不少难忘的时光。因此,这首词不仅是对他们友谊的缅怀,也是对那段美好时光的回忆。
  1. 文化影响
  • 该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展示了顾贞观作为文学家的才华,也为后世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通过对《水龙吟》及其相关背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之间所做出的选择和抉择。

《水龙吟·客粤将归,留别李镜月、梁珠五诸同学》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人来说,这首词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阅读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