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九日忆汉求弟

一天秋瞑。人倚西风冷。愁折茱萸欹鬓影。数遍鳞鸿归信。
是谁点缀秋光。陶篱菊吐新黄。料是登高游子,魂销客里重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九日忆汉求弟》是清代诗人顾信芳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思念远方兄弟的心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顾信芳,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注重音韵之美,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
  2. 诗歌原文:一天秋瞑,人倚西风冷。愁折茱萸欹鬓影,数遍鳞鸿归信。是谁点缀秋光?陶篱菊吐新黄。料是登高游子,魂销客里重阳。
  3. 诗意解析:诗中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色,秋风凛冽,诗人独自倚靠在西风中,心情显得忧郁。他因怀念远方的兄弟而忧愁,甚至不自觉地将茱萸插在发间来驱散寒意。他反复查阅远方亲人的书信,期待着他们的归讯。诗人感叹,是谁用秋天的风景来点缀这份思念之情?最终,他想象自己如同一位登高远眺的人,心中满是对远方游子的思念,那种情感在重阳节这一天达到了顶点。
  4. 赏析与评价: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深秋时节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愁”“思”等字眼,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同时,诗歌中的“茱萸”“归信”“菊花”等意象,不仅为诗歌增添了文化内涵,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而有趣味。顾信芳的这首作品,无疑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5. 艺术魅力:除了情感上的共鸣,《清平乐·九日忆汉求弟》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其语言的优美和形式的和谐。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格式,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诗人在押韵方面也做得非常巧妙,使得诗歌的音乐性得到了提升。
  6. 文化价值:这首古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节日、自然景观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清平乐·九日忆汉求弟》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沉思念,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热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