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高碧湄同年

金石图书轶等伦,如何宦海去翻身。
千将补履锋先折,荆棘钩衣气不伸。
绝代才华惊逝水,一生门户悔依人。
年来我已甘龙尾,海外犹疑信未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高碧湄同年》是清代诗人龚易图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通过其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人物高碧湄的追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和同僚的珍视与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挽高碧湄同年》:

  1. 作者介绍
  • 龚易图是清代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创作活动涵盖了多个朝代。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龚易图不仅擅长诗词创作,还涉及其他文学形式,如戏曲、散文等。
  1. 诗歌原文
    金石图书轶等伦,如何宦海去翻身。
    千将补履锋先折,荆棘钩衣气不伸。
    绝代才华惊逝水,一生门户悔依人。
    年来我已甘龙尾,海外犹疑信未真。

  2. 内容解析

  • 宦海浮沉:诗句“如何宦海去翻身”表达了诗人在宦海里遭遇挫折的无奈和挣扎。宦海即官场,通常指官场上的种种风波和竞争。诗人在此用比喻手法,表达自己在仕途中不断遭遇波折,难以摆脱困境。
  • 才气与遗憾:诗中“千将补履锋先折”指的是一个将领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但最终因战功赫赫而牺牲。这里的“补履”象征着挽救或补救之意,而“锋先折”、“气不伸”则暗示了尽管努力,仍无法挽回局势。
  • 才华与悔恨:诗句“绝代才华惊逝水,一生门户悔依人”描绘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因个人原因而遗憾终生的人物形象。这里“绝代才华”表明这位人物有着非凡的才学,“惊逝水”可能意味着这种才华迅速消逝或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
  • 晚年感慨:“年来我已甘龙尾”,其中“甘龙”为一种古代的龙形玉佩,常用来象征尊贵和权力,“龙尾”则代表末端。此处诗人表达了自己随着年岁增长,逐渐远离政治中心,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失落。最后两句“海外犹疑信未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的信仰或理想的怀疑和不确定感。

《挽高碧湄同年》不仅仅是一首悼念同僚的诗作,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才华与友谊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