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熊次彝还成都

西御街前沟水流,摩诃池水暗通沟。
十年游屐寻常见,四月京尘离别愁。
人生何处无离别,双鬓差差揽新雪。
我自淹迟未忍归,君今感激情何决。
饮马芦沟穿太行,故山迢递西南长。
已闻倦客愁归路,何况羁人念旧乡。
旧乡五月黄梅熟,水阁寒生万竿竹。
想到荷衣静掩关,岂知夏课愁三伏。
穷檐不识里居壮,西笑无缘每惆怅。
君到长安见几人,剩怜故我仍无恙。
归卧琴台且著书,渝醅岷笋锦江鱼。
更烦石室要张叔,挟策还来游帝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送熊次彝还成都》是顾印愚的作品,创作于1889年。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作者为顾印愚。他生活在清朝,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文章,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内容概述:诗中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重逢时的情感波动。诗中的“西禦街前沟水流”和“摩诃池水暗通沟”等意象,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3. 主题表达: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离别的深刻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朋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友情长久不变的祝愿。
  4. 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顾印愚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诗中的“人生何处无离别”一句,既概括了人生的常态,又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顾印愚的《送熊次彝还成都》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来说,深入了解这样的经典之作,不仅能够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