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避居东乡感赋其一

三月孤悬斗大城,四邻俱陷绝援兵。
重关尚设颠当守,一穴潜通蠮螉营。
君子空悲化猿鹤,天公未肯戮鲵鲸。
腐儒纵复从宽政,七十头颅悔幸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冬避居东乡感赋其一》是清代诗人顾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战乱时期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忧虑,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顾翃,字子高,号东山,清朝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境遇的感受,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2. 诗句原文:三月孤悬斗大城,四邻俱陷绝援兵。重关尚设颠当守,一穴潜通蠮螉营。君子空悲化猿鹤,天公未肯戮鲵鲸。腐儒纵复从宽政,七十头颅悔幸生。
  3. 诗作内容解析:首句“三月孤悬斗大城”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紧张氛围,城中孤立无援,四周的敌人已经逼近;次句“四邻俱陷绝援兵”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危机状况,四面受敌,援军已尽。第三句“重关尚设颠当守”表明尽管局势危急,守卫者仍然坚守岗位,努力抵抗敌人的进攻;而第四句“一穴潜通蠮螉营”则揭示了敌人可能通过某个隐蔽的通道接近城池,暗指敌人有备而来。最后两句“君子空悲化猿鹤,天公未肯戮鲵鲸”表达了诗人对君子(指那些忠心耿耿、为国家献身的人)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上天并未将正义之敌如鲵鲸(喻指残暴的统治者)彻底毁灭。
  4. 艺术特色:顾翃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桃源何处独伥伥,咫尺烽烟隔故乡”通过桃源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安全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战争与和平、忠诚与背叛、个人与国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的细腻洞察。

《初冬避居东乡感赋其一》不仅是顾翃对当时战乱社会的直接反应,也是其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交织的产物。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