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徐氏园

春来无此日,午过尚如朝。
水气亭三面,城阴柳半腰。
清歌连白舫,长笛隔红桥。
最是欢娱地,年华觉易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饮徐氏园》是明代诗人梁应高创作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梁应高:字砺吾,东莞人,明神宗万历间布衣。他的生平和作品在民国时期的张其淦的《东莞诗录》中有记载。
  • 创作时期:《饮徐氏园》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
  1. 诗歌原文
  • 《饮庐陵徐氏园》:名园开雅宴,对月共飞觞。曲艳连云响,花奇带雪香。主人情更重,醉客兴犹狂。天地吾侪在,相欢此夜长。
  • 此句为全诗的开篇,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徐氏园,共同饮酒赏月的愉悦情景。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句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徐氏园的自然美景和雅致氛围。如“曲艳连云响”,“花奇带雪香”,生动地展现了园中花卉的艳丽以及夜晚月光的清冷美丽。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主人情更重,醉客兴犹狂”展现了主人与客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彼此间的欢愉心情。诗中提到的“天地吾侪在,相欢此夜长”更是凸显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欢乐时光的延续。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饮徐氏园》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高雅情趣,也为研究明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后世传颂: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但这首作品仍被后人传颂,成为人们了解明代文人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
  1. 艺术特点
  • 语言风格:梁应高的诗歌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 结构布局:诗歌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场景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雅致的徐氏园之中。

《饮徐氏园》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凝聚了梁应高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历史和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