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芦墟泗州寺

泽国芦花满野霜,寺桥寒月照苍苍。
不堪夜泊钟残后,落尽秋声雁几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芦墟泗州寺》是清代诗人超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芦墟镇的秋夜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意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背景以及文学价值:

  1. 作者介绍
  • 超慧:字霞隐,吴江人,清代诗人。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具体时间和地点不详。
  1. 诗歌原文
  • 泽国芦花满野霜,寺桥寒月照苍苍。
  • 不堪夜泊钟残后,落尽秋声雁几行。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泽国芦花满野霜”形象地描绘了秋天芦花盛开的景象,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寂寥的画面。
  • 时间与空间的感受:“寺桥寒月照苍苍”不仅展现了夜晚月光下的静谧之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情感的表达:通过“不堪夜泊钟残后,落尽秋声雁几行”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1. 文化与历史背景
  • 地理位置:泗洲禅寺位于吴江东大门,靠近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交通便利,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 历史渊源:《题芦墟泗州寺》创作于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芦花”、“霜”、“月”、“雁”,这些意象既增强了画面感,也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 语言的简洁:“泽国芦花满野霜,寺桥寒月照苍苍”等句子,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1. 社会影响
  • 作为一首反映地方风貌和季节变化的诗作,《题芦墟泗州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在文学领域的地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研究。

《题芦墟泗州寺》不仅是清代诗人超慧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对于热爱文学、追求美的现代人来说,重新审视这首作品,无疑能够获得新的启示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