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到弘法寺

双狗跟孤叟,不须童仆随。
东风何习习,春日自迟迟。
梅似将笄女,莺如学语儿。
招提人迹少,徐步独思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到弘法寺》是一首清代诗人樱井勉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为后世所传诵。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双狗跟孤叟,不须童仆随。东风何习习,春日自迟迟。
    梅似将笄女,莺如学语儿。招提人迹少,徐步独思诗。

  2. 诗歌赏析

  • 《春日到弘法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画卷。首联“双狗跟孤叟,不须童仆随”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村图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颔联“东风何习习,春日自迟迟”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节奏,春风拂面、春光明媚,给人以无限生机与希望。颈联“梅似将笄女,莺如学语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日中的梅花比作即将出嫁的女子,莺鸟比作学说话的孩子,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尾联“招提人迹少,徐步独思诗”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漫步于寺庙之中,远离尘嚣,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心情状态。
  1. 诗歌背景
  • 《春日到弘法寺》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们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解放,强调诗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春日到弘法寺》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清代诗歌文化的珍贵遗产,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承。
  1. 艺术特色:《春日到弘法寺》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形式规整而不失灵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使其成为了一部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佳作。

  2. 文化意义:《春日到弘法寺》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资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深入了解清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感受古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之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诗意,只要用心去发现,便能从平凡中发现美好,从日常中发现非凡。

《春日到弘法寺》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丰富艺术价值的古诗篇,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风采,还能够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激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