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园访林涛如适梅花初放有诗见赠次韵

螺园冬日我来频,绛帐梅花报早春。
寒气化为香雪海,高风清似玉堂人。
言欢有累煎茶碗,感旧无烦漉酒巾。
寄与程门诸弟子,莫将熟客认嘉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螺园访林涛如适梅花初放有诗见赠次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时作者在密州知州任上,与友人林逋同游螺山园。

原文如下:

螺山山下水泠泠,螺女峰头雪满汀。
一树梅花春欲动,半竿竹叶雨相迎。
清歌妙舞人争看,醉墨闲题我自名。
何日扁舟寻旧隐,只应烟浪隔柴荆。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螺山山下水泠泠:螺山脚下的水流清澈冰凉。
  • 螺女峰头雪满汀:螺山之巅,白雪皑皑覆盖了小河上的桥台。
  • 一树梅花春欲动:一株梅花在春天将要开放。
  • 半竿竹叶雨相迎:竹叶在细雨中摇曳生姿,好像也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 清歌妙舞人争看:优美的歌声和舞蹈吸引了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 醉墨闲题我自名:我在闲暇之时题写了“自我”的名字作为墨迹。
  • 何日扁舟寻旧隐:不知哪天乘扁舟去探寻那已久违的隐居之地。
  • 只应烟浪隔柴荆:只希望烟雾缭绕的江面能将我与柴草门隔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螺山园中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