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素庵监牧口北

分手河桥木叶黄,白沙衰草遍横塘。
月明回首人千里,碛冷惊心雁几行。
玉塞云深堆苜蓿,银蹄秋老破风霜。
居庸翠涌群峰秀,定有新诗贮锦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素庵监牧口北》是清代诗人博尔都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送素庵监牧口北》的作者是博尔都,他是清宗室,字问亭,号皋渔父。博尔都被追削了爵位。
  2. 诗歌原文:分手河桥木叶黄,白沙衰草遍横塘。月明回首人千里,碛冷惊心雁几行。玉塞云深堆苜蓿,银蹄秋老破风霜。居庸翠涌群峰秀,定有新诗贮锦囊。
  3. 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关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和不舍,同时也展现了边塞荒凉的景象与深厚的情感交融。其中“玉塞云深堆苜蓿,银蹄秋老破风霜”尤为经典,生动地刻画了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对艰苦环境的坚韧与不屈。
  4. 诗歌背景:《送素庵监牧口北》创作于清代,具体时间不详。根据诗中的“月明回首人千里,碛冷惊心雁几行”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秋季或早冬时节创作的。当时作者与素庵监牧在河桥相别,随后便踏上了漫长的戍边之路,因此诗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边关生活的感慨。
  5. 艺术手法:在《送素庵监牧口北》中,博尔都运用了诸多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关的凄凉与壮阔。此外,诗中的用词考究,意境深远,既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
  6. 文化价值:《送素庵监牧口北》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反映了清代边疆地区的社会状况,以及当时的边塞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

《送素庵监牧口北》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作者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清代边塞风情的文化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博尔都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刻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