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中何所有,半亩牡丹大如斗。
美人睡起绣被堆,妃子歌残小垂手。
日照赤城霞散绮,双成在前飞琼后。
须臾镫上锦屏开,万点明星落窗牖。
腰支瘦损倩风扶,薄醉盈盈一回首。
主人好客列华筵,琥珀光凝杯上口。
金裙玉佩洛中花,云合星聚人间友。
晋卿雅集图长留,太白春游文不朽。
名花名园以人存,风流我辈终不负。
网师园看牡丹即席有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网师园看牡丹即席有作》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写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春天,当时作者在网师园观赏牡丹花,因感时物之盛,故作此记。全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牡丹花的盛况,然后追忆自己少年时期赏牡丹的情景,最后抒发对国事的忧虑之情。
原文如下:
网师园中看牡丹,正值牡丹开后一百日。
余少年时,尝与陈章侯、郑板桥、程鱼门、汪钝翁及李漱石诸君同看之。
今日重到,已非旧观矣。
园虽大,花无几;牡丹尤少。
余所见牡丹皆他种,不似洛阳者。
花之大小,尚可喜,惟其香色两无所取,故不欲多见。
牡丹以洛阳为第一,他处次之,因为他土所产,气味不异。
今之传者,止于山东菏泽。
余谓天下之土之美者在齐、鲁而已。
齐之土地平衍,最宜桑麻;鲁则近海,土地斥卤,人民朴质,皆好事者也。
齐人得木棉,鲁人得小枣,皆以为美,未足怪也。
吾乡有木棉树一株,高丈五,方围三尺许,大数围一尺,岁岁剥去枝叶,仅存干者。
吾父曰:“木棉易生,有土斯有根,有根斯有木棉也。”
今年春,木棉花开,正二十日也,乃剪采一枝插瓶,置书案上。
明日,忽自萎落,不复萌蘖矣!
呜呼!
木棉之荣枯如此,亦复何说?
然木棉亦有时也,如木棉盛开之时,必经一番霜雪;又如木棉将死之时,必经一番风雨,然后可以见其生意勃勃之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