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登楼

坐惜芳华晚,登楼独举觞。
眼看春色暮,行踏落花香。
藻密鱼堪隐,林深鸟易藏。
凭栏无限思,新月逗清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暮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感时抚事的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时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动荡不安和朝廷正统观念的坚定信念。杜甫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美的山河景色,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局势和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杜甫通过登楼所见的美景触发了一系列对国家和时代的感受。在诗中,诗人看到“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的象征。这种从自然景观到社会政治的映射,展现了诗人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深沉的社会责任感。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个人命运和社会责任的关注。他写到,“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这里既反映了他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也透露出他对当前战乱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忧虑。这种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邃情怀。

通过对朝廷正统观念的强调,杜甫传达了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诗中写道:“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这不仅是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弘扬。这种信念不仅是个人的坚持,也是整个民族面对困难时的精神支柱。

从文学价值来看,《春暮登楼》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其独特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自然描写以及深刻的社会思考,都使得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杜甫的《春暮登楼》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充满深意的画卷,它以自然景观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义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春暮登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其影响深远,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