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里疏域,恩威悉感通。
珍奇争贡献,钟表极精工。
应律符天建,闻声得日中。
莲花空制漏,奚必老僧功。
自鸣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鸣钟》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关于一种计时工具的描述。它出自《通志堂集》,是纳兰性德的作品,描述了自鸣钟的构造、功能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自鸣钟赋》是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对自鸣钟的赞赏之作,反映了当时对西洋科技的接纳与推崇。《自鸣钟诗》中提及“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表明了自鸣钟技术是从西方传入,而这种技术的巧妙运用和创新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自鸣钟赋》中的“轮行随刻转,表指按分移”描述了钟的运作原理,即随着时间的推进,钟表指针会自动调整位置。
玄烨创作的《戏题自鸣钟》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鸣钟这一计时工具的艺术欣赏和情感寄托,诗中描绘了钟的机械结构之美,以及它所承载的时间流转和历史沉淀的意义。
关于自鸣钟的具体介绍,自鸣钟是一种机械装置,能够根据预设的时间自动报时。《自鸣钟赋》中描述了这种时钟的工作原理,即通过内部的机械装置,当达到设定的时间时,小鬼或土耳其人等形象会拉动铃铛发出响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
尽管《自鸣钟赋》本身并不构成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但它是研究清朝时期自鸣钟传播和接受情况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阅读《自鸣钟赋》,人们可以了解到自鸣钟的历史背景、技术特点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